科技探索者论坛 科技行业的最新趋势和技术讨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回复: 0

【墨子时评】母亲节:灵柩中那支承载追忆的康乃馨

[复制链接]

主题

帖子

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
发表于 2024-10-11 02: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母亲节:灵柩中那支承载追忆的康乃馨


  墨黑纸白/文  


  5月10日晚,在空间写下了这样一行字:“本来想今晚加班赶稿子,忽而才意识到母亲节到了,今年没礼物给妈妈,也没时间回家陪她,就写篇文字送她吧,愿她快乐、安好。”刚敲下这行字没多久,妈妈就在QQ上给我发信息:“儿子谢谢你有这份孝心!赶你的稿子吧。注意身体别累着了……”


  今晚关于母亲节的文字,似乎会有些沉重,因为马英九在母亲节前夕,发出那句声嘶力竭的“我们怎样来过平生第一个没有母亲的母亲节?”深深的牵扯了我的心弦,其实很多人都曾在心中这么声嘶力竭过,痛呼“子欲养而亲不待”。当人们都在高呼马英九是孝子时,感叹大人物也和普通人一样拥有真挚的情感时,人们并不知道“太阳花学运”,马英九在疲于应对学生时,他的妈妈却病重在医院,应对完学生,还要照顾自己重病的母亲,或许这才是马英九最值得钦佩的地方,一个有血有肉的政治人物。


  如同我们每一位普通公民一般,工蚁一般的奔波于快节奏的时代,一边听着母亲说着“忙就别惦记家里”,一边想象着母亲在背后默默的落下思念子女的泪水,而今的社会,又有多少人能放下工作去照顾病重的母亲?更不必说平时常回家看看了,尤其对于后独生子时代来说,尽孝近乎于奢侈。于是我在思考,马英九在她妈妈的灵柩中放进康乃馨的那刻,脑海在思索着什么?是母爱?还是家教?抑或是他和她的情缘远不该如此的短暂?


  我并不知道马英九是如何思考的,但我却知道我的妈妈盼我回家盼了一个多月,我只是在前段时间趁回家乡采访之便在家吃了一顿,并没有及时通知她,她显得有些手忙脚乱,并怪嗔我,为何不提前说声?我只能无奈的说,一开始并未想到有时间可以回家。我不由得想起,在此之前的某天,我在电话中对爸爸说,晚上回家。但最终由于天气原因搁浅,爸爸在电话里有些焦虑地说:“你妈妈为你准备好了晚饭,你不回来她会不开心的。”我当时能想象到妈妈失落的表情,但我却无能为力。


  我的妈妈是一位严厉的母亲,在以前母亲节送给她的文字中也略有体现这一点,她是一个女强人,也是一个饱受沧桑的女人,遇到了我这个倔犟的儿子,也许也是她心中难以抹平的痛。我并不是一个念家的孩子,我习惯一个人的孤单,习惯了一个人的世界,独来独往,最多只是在文字的平台上与读者单方面的沟通,虽然,在我的内心中也很向往那种母女似姐妹,母子似情侣的温馨画卷。


  在我脑海中,记忆最为深刻的该是林语堂老爷子在新婚前与他母亲之间的“暧昧”,林语堂在《优游人间》中如是写道:“我必须把新婚的前夜的情形说出来。新婚的前夜,我要我母亲和我同睡。我和母亲极为亲密。那是我能与母亲同睡的最后一夜。我有一个习惯玩母亲的奶,一直玩到十岁。就因为有那种无法言明的愿望,我才愿睡在她身边。那时我还是个处男。”


  我始终未曾料到,在我心中一直如同一座高山的林语堂先生,竟然与他的母亲如此的亲密,我一直以为写文的人都是生性怪癖,与家人沟通极少,因为家里人大多不太理解写文的人思维,而林语堂先生这段关于母子似情侣的温馨场面也因此深深的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我在他的文字中无数次的思索,我为何始终如此的倔犟?又为何始终如此的叛逆?


  在记忆中,我很小就已经与父母分床而睡,我记得分床时自己很怕,经常钻在被窝里睡觉,有时爸爸发现会唠叨我几句,说这样睡不好,我却始终保持着这个习惯,并未告诉他们是因为害怕的原因,直到现在有时候还会习惯性的蒙着头睡。后来爸妈跟我开玩笑说:“你个子不高,不随我们基因的原因一定是你小时候喜欢蒙着头睡,缺氧的问题。”我后来想想,他们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其实从过早分床睡开始,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世界,习惯了独立的生活。


  在初中时,由于夏天天气闷热,我的卧室并未安装空间,爸妈的卧室安装有,妈妈也曾让我去他们的卧室睡过一次,我当时很惯性的拒绝了,但最终还是经不住妈妈的心疼,于是在分床多年后,再一次和他们同床而睡,已经太过于不习惯,印象中当晚我就又回到了自己的卧室。


  去年新年的一个下午,妈妈由于身体不适,我躺在她的床上陪她聊天,聊天中谈到了我的文字,她还是习惯性的要求我的文字不要过于涉及政治,其实那时的我已经慢慢淡化了文字中的政治成分,但评论始终是我热衷的一种文体。我知道妈妈是为我好,也明白了曾经因为文字和爸爸争的面红耳赤是一个错误的行为,但那时的我还是忍不住和妈妈争论了几句,最终妈妈退步说:“我们不讨论这个了。”


  其实从内心中来说,我特别不愿意因为文字与家人有任何争吵,但每次都是忍不住。在报社工作初期,我认为记者就应该写负面报道,而妈妈则认为写负面报道对我不好,当时姑姑和姑父也在,因为两个观点的不同,也因为我的个性太过于锋芒,我和妈妈又一次闹的面红耳赤。姑父后来劝我说:“你妈妈说的也对,哪有做母亲的不关心自己的儿子?虽然你从记者社会道义的角度去工作也是正确的,但你可以顺着你妈妈的话,在做事上坚持自己的原则,这样不就不用惹你妈妈生气了?”


  我很理解姑父的话,可悲的是我是一个藏不住话的人,认为与其欺骗最疼爱自己的人,还不如大大落落的告诉她自己的想法,从而忽略了有时候生活需要善意的谎言,家庭需要善意的谎言,而今一个多月未见了,她不会生气他儿子上次不给她面子对她的反驳,她只会思念她一个多月未见的儿子。如同我要在母亲节写一篇文字给她做礼物,她还要特意跟我说声不用,工作要紧,注意身体,并说知道我的孝心。


  其实我并不觉得我对妈妈有多么的孝顺,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评判,我并非是一个孝顺的孩子,我习惯顶撞她,习惯不听她的安排,总在不经意间惹怒她,我不知道我该如何改变这种状态,我只知道我该学会沉默,学会听她的唠叨,听她说她心中那些认为是对我好的话,听她告诉我要学会宽容,听她告诫我要学会大度,听她教导我“无论社会再过黑暗,也要保持自己内心的纯善”,听她不厌其烦的说:“批判,并不能改变社会,如果你有能力掌控社会,或许你也会成为你批判的对象。”曾经我不以为然,而今我想,我已经深深的理解了母亲的哲学,理解了她对社会的理解,理解了她对批判主义在中国的虚无认知。


  也许,我还会坚持这种批判,但我也会让自己多去思考她告诉我的那些话,去理解她的苦心,因为我不想在马英九将康乃馨放在他母亲的灵柩时,深情的发出那句“结缘64年,来世再做母子。”时才去领悟母亲的爱,我应该更加珍惜这世,我和她做母子的情缘。我很感谢她给予我生命,给我不同于他人的母爱和严厉的家教;也很感谢马英九母亲节前夕所撰写的那篇悼文,给我以更加深刻认知母爱的点悟。


  落笔之际,希望像我一样倔犟的孩子,都能够慢慢的理解父母的内心中所蕴藏的那份疼爱。最后祝妈妈母亲节快乐,也愿每一位母亲母亲节快乐!


  2014—5—11 落笔于墨辩阁


  版权所有:墨黑纸白、原创作品


  网络转载请在文章标题注明作者,杂志报刊用稿、请与本人联系,感谢尊重知识产权!


  (墨黑纸白私人微信账号:moheizhibai或moheizhibai726)


   
   
   
   
   
   
   [url=][/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一周玩乐

GMT+8, 2024-11-24 07:52 , Processed in 0.03455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